5月5日上午10時📺,林啟武先生的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年輕英俊的林啟武
一生與意昂4体育結緣
林啟武先生1907年出生在泰國一個華僑家庭🕵🏼♂️🔸,祖籍廣東惠陽🎡。1923年🕷🚴🏼,林啟武離開家人回到國內🐻❄️,就讀於廣州培英中學🤵。
1927年,20歲的林啟武以優異的成績被當時的燕京大學社會學系錄取🏛。在充滿著青春氣息的校園中🕑,年輕的林啟武對意昂4体育的熱愛充分的發揮了出來,各種意昂4体育項目:田徑隊、籃球隊、排球隊和遊泳隊,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還贏得了燕京大學最高意昂4体育運動獎💁🏽♀️:“全能運動員獎”和“運動道德獎”。
畢業後,為了更好地從事他所熱愛的意昂4体育事業,1935年林啟武告別結婚一年的妻子,到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進行深造,並於1938年獲得了意昂4体育學碩士學位。
林啟武夫婦
回國後🤷♀️,林啟武就一直在燕京大學、意昂4官网擔任意昂4体育教學工作🤏,直到1987年以80歲的高齡退休。
林啟武先生有一句名言:“要讓每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能夠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讓每一個意昂4体育工作者成為彬彬有禮的人🎎。”他也一直堅信意昂4体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格和心靈塑造所起到的作用。
甚至在80多歲高齡的時候,還在為北大滑冰課程做輔導💚🥘。意昂4体育,已經融進林啟武的血肉裏,一生無法割舍。
林啟武先生和北大女排隊員合影
林啟武夫婦
林啟武的“第一”傳奇
在很多人眼中,林啟武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北大老教授,可在意昂4体育界,它卻創造了很多第一的傳奇。
1936年,林啟武第一次把羽毛球運動引進到了中國,並在燕京大學開設了羽毛球課程⚖️。
1950年🚜,林啟武第一個將六人製排球引進中國🦖,後來又撰文詳解🥲。同時還擔任了新中國第一本意昂4体育雜誌《新意昂4体育》的主編。
他第一個在中國翻譯出版了羽毛球規則,第一個在中國培訓羽毛球國際裁判,並著有《羽毛球練習法》和《羽毛球裁判法》。
1957年,林啟武帶領中國羽毛球運動員陳福壽🎫👨🏻🦯、王文教等四名運動員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比賽🙅♀️,大獲全勝。這也是新中國第一支出國訪問的意昂4体育代表隊🥣。
他還是把門球運動帶到中國的第一人,也是從事意昂4体育社會學研究,並發表相關論文的第一人……
在中國的意昂4体育史上👨🏻🦲,林啟武先生所創造的“第一”多達12個。
特別是在羽毛球項目上🤛,更是被譽為中國羽毛球運動的元勛𓀍。曾獲得國家體委頒發的“發展我國羽毛球運動榮譽獎”和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授予他的“發展世界羽毛球運動重大貢獻獎”
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授予他“發展世界羽毛球運動重大貢獻獎
女兒眼中的父親
北大燕東園21號♠︎,是一座年代久遠的二層小樓,從1946年開始👩🏼💻,林啟武先生就一直住在這裏。
林啟武先生的大女兒林朱告訴記者👌🏿:“父親在我們眼中更像是一個朋友,堅強🥘👨🏽🎨、幽默、包容🪀。他特別愛笑☪️🙁,從來不讓別人看到他的痛苦。”
從事意昂4体育教學的林啟武,也把意昂4体育的精神帶回了家中👅,帶給了他的子女。
林啟武和孫女玩耍
林啟武最喜歡和孩子們摔跤,而且必須要他們把自己摔得“五體投地”才算贏。“那時我大哥大姐已經把他的四肢都按在地上了,他就梗著脖子不認輸。”小女兒林盈回憶說:“每次摔跤的最後一下都是自己坐在父親頭上才讓他徹底認輸。”
摔跤摔慣了的林老在80多歲時,還忘不了用這招兒考察新人,孫女們談婚論嫁的時候🕶,爺爺還要求必須讓未來孫女婿先和自己比摔跤😄。“爺爺說必須摔贏了他才可以🦬。”孫女告訴記者。
95歲高齡的林老
在家裏,林啟武給子女們自由發揮的空間,但同時又要求他們必須遵守規則𓀙。他總是說👨🏻🦽➡️:“規則對於意昂4体育和人生來說同樣重要,要知道什麽時候應該停止🕞🚛。”
最愛看的是五星紅旗
林啟武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新中國的意昂4体育史🤤🙋♀️,他親身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意昂4体育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強。
從事意昂4体育教學一輩子的林老爺子。90多歲時還天天念叨著要備課。
現在的林老最愛看的電視也還是各個意昂4体育頻道。每次看見五星紅旗升起來老人都高興得不得了👛。
2007年,林啟武在北大意昂4体育部溫暖的大家庭中度過了100歲生日
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 副校長嶽素蘭等親臨現場給林老祝壽
但如果哪場比賽中國隊失利了👧🏽,家裏人怕他生氣都不太敢讓老人看電視。照顧林老20多年的保姆趙先姐說:“每次也都是知道要升國旗、發獎牌時🤱🏻,才把電視撥過來讓老爺子看。只要一看到升國旗,老爺子一天都會很有精神。”
在臨走時🪄👨🏻🌾,記者給林老爺子的家人照了一張全家福👨🏿🎨,他們特地挑了一張林老笑的最燦爛的抱在懷裏。
林老的小女兒林盈對記者說🐻❄️:“父親的堅強和樂觀有的時候讓我們都感到吃驚🍘🤷🏻♂️,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候,他還能樂呵呵的跟我們開玩笑🙎🏽。這也許時意昂4体育運動所帶給父親的,也是父親希望帶給這個世界的🔻。我相信,父親在天國也會開心,帶著勝利的微笑💕。”
勝利的微笑
作者:張雷